类器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,当时美国贝克罗莱那大学教授威尔逊 (H. V. Wilson) 发现通过机械分离的海绵 (sponge) 细胞可以重新聚集并自组织成为新的具有正常功能的海绵有机体,他的研究结果于1910年发表3。海绵是生活在水中的多细胞动物,它们的细胞之间没有紧密的连接,因此可以自由地分离和重组。威尔逊的实验揭示了细胞自组织的现象,为后来的类器官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类器官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,从最初的细胞聚集体,到具有一定结构的细胞团,再到具有复杂结构和功能的类器官4。其中,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2009年,荷兰胡伯雷赫特大学的汉斯·克莱沃斯 (Hans Clevers) 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功地从小鼠的肠道干细胞培养出了肠道类器官,也被称为“小肠" (mini-gut) 5。这是第一个具有完整结构和功能的类器官,它可以模拟小鼠的肠道的形态和生理。克莱沃斯教授的研究开启了类器官的新时代,为后来的各种类器官的培养提供了范例和方法。
随着类器官技术的不断进步,目前已经成功地培养出了多种类器官,包括肝脏、肾脏、胰腺、胃、肺、心脏、脑、眼、耳等。这些类器官不仅可以模拟正常的器官,还可以模拟疾病的器官,例如,癌症类器官、遗传病类器官、感染类器官等。这些类器官可以从不同来源的细胞培养而来,例如,胚胎干细胞、成体干细胞、诱导多能干细胞、肿瘤细胞等。这些类器官可以在不同的体外微环境中培养,例如,凝胶、微流控芯片、生物反应器等。这些类器官可以在不同的尺度上培养,例如,微米级、毫米级、厘米级等。
类器官的应用和前景
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,具有很多的应用和前景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器官发育和生物学研究。类器官可以模拟器官的发育过程,揭示器官的形成和分化的机制,为理解器官的生物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平台。例如,通过类器官,可以研究器官的形态建成、细胞极性、细胞分化、细胞命运、细胞信号、基因调控等方面的问题。
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。类器官可以模拟疾病的器官,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据,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。例如,通过类器官,可以研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、遗传病的表现和变异、感染病的侵入和清除等方面的问题。类器官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筛选和药敏检测的模型,为药物的开发和评价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标准。例如,通过类器官,可以测试药物的效果和毒性、优化药物的剂量和方案、预测药物的个体差异和副作用等方面的问题。
再生医学。类器官可以模拟正常的器官,为器官的修复和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,为器官的缺失和损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希望。例如,通过类器官,可以培养出具有完整结构和功能的器官,用于替代或辅助受损的器官,或者作为移植的供体,以解决器官的短缺和排斥等方面的问题。
华雅思创——欧玛生物类器官培养基授权代理
上海华雅思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蛋白抗体、免疫细胞治疗、临床干细胞治疗等多个领域的相关客户提供:MSC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、iPS/ES胚胎干细胞培养基、血清替代物、羊水培养基、基底膜基质胶细胞支架、干细胞生长分化调控因子、BioMarker 流式检测抗体、支原体检测试剂盒、内毒素检测试剂盒、干细胞存储细胞冻存袋、细胞培养瓶、USP级DMSO二甲基亚砜细胞冻存液、细胞培养相关试剂耗材仪器等种类丰富的产品,以“Focu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em Cells专注干细胞研究,提升干细胞品质"为己任,我们与客户携手为中国干细胞产业的发展而前行。